二十二年后的情感潮騷:《花樣年華》

時間:2023-11-22 08:46:44閱讀:2471
◎俞露一輪玫紅色月下的雨地里,一張以克制為弦的滿弓下,散落幾枚成熟的高飽和度靜物果實——這是我對《花樣年華》的印象?!痘幽耆A》與其說是電影,不如說更像刻度,像故友,隨遇而安,
  • 花樣年華
  • 劇情 愛情
  •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蕭炳林 張耀揚 孫佳君 錢似鶯 顧錦華
第1張圖片
1/2
二十二年后的情感潮騷:《花樣年華》第1張圖片
第2張圖片
2/2
二十二年后的情感潮騷:《花樣年華》第2張圖片

◎俞露

一輪玫紅色月下的雨地里,一張以克制為弦的滿弓下,散落幾枚成熟的高飽和度靜物果實——這是我對《花樣年華》的印象。

《花樣年華》與其說是電影,不如說更像刻度,像故友,隨遇而安,又此去經(jīng)年。

然而二十二年后,片子在上個月的金雞電影節(jié)重映,不禁叫人好奇:在如今的情感環(huán)境下,再看其間男女的婚外之情,作何感受?

而如今的情感環(huán)境又是什么?是曖昧,是聊騷,是永不表白?也或因如此,才有聲音在緬懷過去,譬如彼時離婚率低,有了問題也只是縫縫補補云云。殊不知曖昧的時代固然走向情感利己,而一生一世一雙人,也是形式容易內容難。于無聲處,多少人的一輩子活得干癟?凡事只要不以質量計,自然可以輕易成全一個個群體小數(shù)點的。

是啊,情感之事,總不好非此即彼。只是這次再看《花樣年華》,我發(fā)現(xiàn)這個婚外故事原來講得是既曖昧又古典,因為王家衛(wèi) 關心的,只是美與不美罷了。

從故事里蘇麗珍和周慕白的進進退退看來,愛是欲言又止,愛是近鄉(xiāng)情怯,愛是引而不發(fā)?未必。美才是欲言又止,美才是近鄉(xiāng)情怯,美才是引而不發(fā)。和夏目漱石說的把“我愛你”化為“月色真美”是一個道理。

但這值得警惕。因為將愛修飾為美是藝術的公理,但未必值得照進現(xiàn)實——只因審美是天然地傾向于制造悲劇的,就像人性里有一種自戀是傾向于玩味痛苦,而歷史上的中國文人尤甚。譬如“傷心橋下春波綠,為是驚鴻照影來”的陸游,點滴血墨背后,無非是拿唐琬之悲劇當繆斯而已。

因而今天再看《花樣年華》,把美和愛分開看,倒對這二者都更加公平。

比如蘇麗珍的隱忍,叫人想到《廊橋遺夢》:女主對真愛壯士斷腕,殉道者般波瀾不驚回歸家庭,結果是真愛郁郁早逝,全家人被不由分說置于“我為你們犧牲了自己”的位置蒙在鼓里一生,當然,哪怕知曉了之后也只有一場虧欠的份。這不禁叫人想到,在女主垂垂老矣獨自感慨之余,恐怕也多少有種對自己“為責任而犧牲”的竊竊滿意罷?

白色謊言固非惡意,但至少也不值得道德彪炳,更何況沒和另一個人步入一段新的關系也是最討巧的抉擇:既讓真愛因短暫而永駐,又讓責任因隱忍而偉大,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情感上的忠孝兩全和博弈利己:既不相信愛情永遠,就不如永遠保持相信愛情,不換個人從頭耕耘,自然是有損失的,但也減少了風險。

照我看來,《廊橋遺夢》其實就是個美國上世紀版的還君明珠雙淚垂,恨不相逢未嫁時,而蘇麗珍也就是個廊橋下穿旗袍的還明珠者,至于淚眼模糊,難免是要糊得叫人看不見真相的。

時至今日,至少我們就不必一再贊美這些婚姻制度的簡單衛(wèi)道士了。就像前段時間某地“出軌不予列入離婚理由”,到底是讓人更慎重地思考婚姻,還是把它徹底變成一場本末倒置哭笑不得?

只因簡化本就復雜的事物,絕非能幫助人們在價值選擇上實現(xiàn)什么進化。正如面對婚姻與情感的兩難時,蘇麗珍們的代價是簡單的:犧牲把愛說出了口的周慕白。是啊,不過拋棄一段未必有什么結果的感情,但足可成全愛而不得,成全道德優(yōu)越,成全心安理得,成全克制之美,這似乎也是一種“合算”呢!而這種合算觀,難免隨人年齡增長而增長,我們也常常將之命名為“通透”。

所以她到底有幾分愛周慕白,終究可疑:是周慕白發(fā)燒時在公廚煮的一鍋芝麻糊,是電話響三聲的沉默,是兜兜轉轉的赴約,是得知對方要走的肩頭痛哭,是獨自去新加坡卻耽于神傷、偏不見面的一瓣口紅半截煙蒂?

——這些都是美,都是糾結和眼淚的游戲,但卻只適合展示,就像青春傷痛文學一樣,不傷痛,就不必寫。

而愛是什么?愛本身就是被命運捕獲,像六合彩里落下彩球的幸運兒,也像被電閃雷劈的倒霉蛋。

因而蘇麗珍絕對是個件件旗袍都曲線合襯,而人格卻未必適合張曼玉 的角色: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她,為了美而舉手投足,也為了美而裊娜進退。她保留了扁平意義上的殘缺之美,卻沒能帶我們進入一個更具想象力的世界。歸根到底,美在情韻而已,到底是缺乏點生命力,遠不如《甜蜜蜜》里的李翹。

倒是周慕白爭了口氣:卡在兩段已經(jīng)名存實亡的婚姻關系里,他固然是凡人,也耐不住流言蜚語做出了換個環(huán)境重新開始的決定,但他對二人的關系有直視,有自問,有猶豫,也有開誠布公。他在步步向前,只是空有船票,苦無人同行。

因而越在這個暗涌中隨時開始隨時結束的曖昧時代,諸君越要珍惜身邊的周慕白。在不得不抑制,又不得不釋放的情欲面前,周慕白們真實不欺,敢于復雜——是他替我們保持了一份對欲望的溫柔和謙和。因而作為愛上他婦的人夫,他最后對吳哥窟說出的人間心事,穹頂之下,觀照蒼石斑駁,到底有著一份忠誠在。

忠誠?是的。因為對一切忠誠的前提,首要是對自己的忠誠。

至于婚姻制度是否是忠誠世界的天花板?名存實亡的婚姻是否才是對婚姻制度的背叛?甚至,是否有高于婚姻之上的真正忠誠與責任:譬如對自我、對精神、對命運的忠誠和責任?

于是當蘇麗珍最后帶著兒子生活的時候,不免叫人想到前段時間HBO翻拍伯格曼《婚姻場景》里的一句臺詞,來自一對相處糟糕卻彼此坦白,至少努力做各種關系實驗的夫妻:

當女主問其中的妻子,孩子會怎么看她時,女主表示,孩子會知道媽媽至少是誠實的,對自己和婚姻是真實和勇敢的,雖然這條路很難,但也許能鼓勵他們在未來獲得面對人生的勇氣。

還是那句話,真實不欺,敢于復雜。固然不需要人人都去做什么英雄,但人格上的英雄也無非于此。

而至于還君明珠之事,只需要雙淚垂就好,正如逃避者只需要慷慨以苦惱即可,而直面情感的“忠誠者”卻將陷入更復雜、同時也是更深刻的價值譜系。條條皆路,無謂好壞,但人活一世,一世而已,總要有點自己的難題。

前兩天看到某投資者寫的一句箴言:當你面臨兩難選擇時,永遠選擇難的那條路去走,因為長期來看,往往在事后被證明更有價值——我倒覺得這條價值投資法則倒也適用于世間蘇周們。

只因某種高處的忠誠總會被某些人看見,只因從哲學的角度:凝視我們的,只有選擇,也唯有選擇。

說到底,王家衛(wèi)只有王家衛(wèi)的審美義務,《花樣年華》已算是淋漓一場。而偏偏話到此處,倒覺得天下的周慕白們值得羨慕,至少需要樹洞,至少有話要說——

哪怕只是緲緲紅塵中隱約的三言兩語,也到底有如潮騷,言猶在耳,二十二年后,亭亭如蓋矣。

相關資訊

評論

  • 評論加載中...
?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