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》上映 展現(xiàn)工匠精神

時間:2023-11-22 09:45:15閱讀:3481
中新網(wǎng)12月6日電 由呂侯生總顧問、王寶玉總策劃、孫建鐸策劃、王獻青編劇、張惠民總監(jiān)制的電影《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》今日上映。劇照《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》根據(jù)王獻青小說《大國工匠》改編,由李正偉導演,
  •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
  • 冒險 劇情 愛情
  • 白志迪 吳迪

中新網(wǎng)12月6日電 由呂侯生總顧問、王寶玉總策劃、孫建鐸策劃、王獻青編劇、張惠民總監(jiān)制的電影《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》今日上映。

劇照

《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》根據(jù)王獻青小說《大國工匠》改編,由李正偉導演,白志迪 、吳迪孫蘇雅(孫蘇雅 飾)、恩美主演,電影講述了一位曾經(jīng)參與紅旗渠建設的老人,多年后在孫輩的陪伴下重返紅旗渠,一路騎行、克服困難,終于和老朋友匯合,一起完成夢想的故事。

影片故事橫跨幾十年,圍繞“紅旗渠”講述,它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,有著“人工天河”的美譽。“削平1250座山頭,架設152座渡槽,開鑿211個隧洞,挖砌土石達1515萬立方米”,“把這些土石壘筑成高2米,寬3米的墻,可縱貫祖國南北,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”……這條建國后修建的人工水渠在當初修建時就創(chuàng)造了一系列壯舉。

這條水渠是在云霧繚繞的太行山山腰上硬生生鑿出來的,當年的修渠民工在峭壁高聳的山頂,腰系大繩,下到山腰,再用蕩秋千的方法到達渠線,并在堅硬的石英巖構(gòu)成的懸崖上掄錘打釬,劈山鑿石,紅旗渠之險,可見一斑。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建設的紅旗渠,不僅經(jīng)受了50年歷史工程質(zhì)量的檢驗,也為林縣培養(yǎng)了大批能工巧匠,成為全國各地城市建設的生力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電影并沒有進行一板一眼的說教,而是很多時候通過一些爺孫之間詼諧幽默的對話和情節(jié)展開,充滿趣味性。“石頭哥、鐵錘、葉兒、水蛋兒、栓柱……”電影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性格迥異、有血有肉,相信觀眾看完電影一定會對他們留下很深的印象。

評論

  • 評論加載中...
?
?